不用跑台南!在家做經典府城小吃:棺材板

示範/盧瑞珍 2018/02/24 08:00

美食集散地台南有許多在地特色小吃,其中光是聽起來就非常引人注意的「棺材板」更是經典美食之一,這道外觀、名字和吃法都特殊的美味怎麼來?來看看背後的故事,並跟著達人一起動手做吧!

棺材板的美味故事

棺材板最早出現於1940年代的台南沙卡里巴點心城,也就是現在的康樂市場,當時創始人許六一原本販售的是家常小吃,從台式點心到中式熱炒、生魚片、海鮮等無所不賣;某天在他的突發奇想下,將雞肝、豬肝、蝦仁和蔬菜以牛奶、麵粉和豬油等勾芡做成配料後,再裝入挖空的油炸吐司裡,並搭配刀叉食用,名為「雞肝板」。

後來因台灣大學考古隊成員到店內用餐說:「這雞肝板形狀真像我們正在挖掘的棺材板。」許六一聽到後,將其改名為棺材板於民國48年推出「赤嵌棺材板」,從此聲名大噪;加上當時的人都覺得用刀叉用餐很稀奇,所以用刀叉吃棺材板,在當時成了一件美味又新鮮的事。

酥香的土司盒內 裝盛著豐富又帶奶味的內餡。吃法是先吃酥脆的薄蓋,再以刀叉將土司分切成八小塊慢慢品嘗。

許多在地台南人表示,小時候如果書念得好,爸媽總會以「吃牛排」當做獎勵,但在民國48年的台南,卻是以吃「赤嵌棺材板」做為獎品,可見當時在台南人的心中,棺材板可是一道比美西餐等級的美食,也在台南小吃史占有一席之地。

其實以前棺材板用的土司是長方形,真的很像棺材,不過後來因合作的麵包廠說不好做,才改成現在常見的正方形。現在的用料和過去也不同,以前物資缺乏,內臟便宜、易取得,但現代人較養生,不愛吃內臟,所以約20年前就以花枝、雞胸肉取代。

現在的棺材板為正方形,剛起鍋的金黃土司要趁熱在中間切開一個蓋子,填入餡料。

 

下一頁:不用跑台南!教你自製棺材板~

棺材板 DIY

  • 食材
  • 厚片土司1塊
  • 雞肉60公克
  • 豬肝50公克
  • 小卷40公克
  • 三色豆30公克
  • 調味料
  • 豬骨高湯400c.c.
  • 奶油1小匙
  • 鮮奶1匙
  • 糖1小匙
  • 鹽巴1小匙
  • 太白粉水1小匙
豬骨高湯製作法

用1斤的豬大骨,先汆燙一次去除血水、洗淨後,再放入鍋內,搭配1,000c.c.的清水煮滾,再轉小火慢燉1小時即可。

» 相關推薦:料理美味基底~豬骨高湯自己熬!

先將豬骨高湯加熱煮滾,接著放入雞肉、豬肝、小卷,並煮至5分熟左右。

加入三色豆、奶油、鮮奶、糖、鹽巴,待食材快熟時,再放入太白粉水勾芡後,起鍋備用。

把厚片土司放進攝氏170度的鍋中油炸,等到外觀完全呈現出金黃微焦感,即可取出。

拿刀子沿著土司邊切出一個方形的蓋子,再用槌子或湯匙把吐司內部完全壓扁。

最後把步驟2煮好的食材餡料倒入土司內,即完成!

延伸閱讀:
挑對食材,在家做出好吃肉羹湯!
傳統小吃大破解:皮Q彈餡美味的道地肉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