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管理是場長期抗戰,透過專業知識引導,結合創新機能性食品的輔助,就能輕鬆把健康飲食帶入日常。(圖/日日好食提供)
每年11月14日是「世界糖尿病日」,提醒民眾關注台灣日益嚴峻的健康警訊,尤其隨著生活型態改變、外食比例攀升,血糖失衡情況導致糖尿病呈現「高齡化與年輕化並存」的雙重挑戰,深耕飲食管理領域的沈宛徵營養師提出3個簡單的飲食調整計畫,一起從日常生活學習血糖管理。
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2025年最新公布的第二型糖尿病年鑑,國內糖尿病人口已突破256萬大關,其中40歲以下族群發生率較過往增加25%,呈現「高齡化與年輕化並存」的狀況。沈宛徵營養師指出,糖尿病並非突如其來,而是長期生活習慣累積的結果,且有效的血糖控制並非一味節食,而是建立在科學均衡的飲食策略上。
面對糖尿病年輕化的明顯趨勢,營養師提醒控糖應從日常做起,而非等到發病後才重視,如了解自身血糖狀況是維持健康的關鍵,特別是家族有糖尿病史、或常感疲倦、口渴,以及體重變化明顯的人,更應提高警覺。
沈宛徵營養師同時給出3大調整原則,鼓勵民眾從飲食習慣開始做出調整、學會自我監測與飲食控制。
以均衡取代節食:確保蛋白質、膳食纖維與碳水比例適當,維持必要的營養攝取。
養成定時定量用餐習慣:減少暴飲暴食與情緒性進食機率,避免餐後血糖急升。
利用血糖監測工具觀察身體反應:藉此找出適合自身的飲食節奏與食材選擇。
沈宛徵營養師強調,日常飲食的選擇對血糖管理工作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,透過正確搭配、不僅可以穩定血糖波動,更提升個人整體健康,遠離糖尿病威脅,如市面上推出的機能性食品就是不錯的健康計畫輔助工具。
營養師也大方分享自己常吃的控糖神器──日日好食「好控麵」,每一份麵中含有相當於一份雞胸肉的蛋白質、三份高麗菜的膳食纖維,相較一般麵食更減少約一片吐司的碳水化合物含量,且不限水煮、微波7分鐘也能立刻上桌,對於上班族、學生等生活節奏緊湊的外食族群來說,隨時都能用最健康的方式快速解決一餐,在日常生活中無痛養成健康飲食習慣。
日日好食機能型食品「好控麵」,一份麵體就含有三大人體必需營養素,少碳水配方大口吃麵不罪惡。(圖/日日好食提供)
※以上訊息如有異動,請以最新公告為準。
※【自由時報 食譜自由配頻道】版權所有,圖文未經授權,不得轉載!
免費訂閱《自由體育》電子報熱門賽事、球星動態不漏接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