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生顧胃好食材!中醫師教做「小米蜂糕」注意這類人勿過量

示範/彭溫雅 2022/07/07 09:00

圖/pixabay

養生護胃好食材:小米

現代人的主食多以白米、白麵等精緻澱粉為主,但多食精緻澱粉,吃不到營養,因為內含的礦物質或營養成分在精煉過程中,多已流失,也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、發胖等問題,所以現代人為了養生,便轉而改吃五穀雜糧。

五穀雜糧泛指各種糧食作物,五榖指稻、稷、麥、菽、麻,雜糧則指五大作物以外的雜食,如薏仁、蕎麥、大麥、綠豆、菜豆等。其中稷就是現代人熟知的小米,古代稱之為栗,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,近代又將其細分穗大、毛長、粒粗者為粱,反之則為栗,台灣種植小米的歷史悠久,據調查是早期跟著大陸移民來台,品種多達300種,主要種植在台東、屏東及花蓮、高雄等地,是原住民傳統糧食,近年來因保健意識抬頭,也慢慢被眾人所熟知。

小米的成分包含了蛋白質、粗脂肪、飽和脂肪、膳食纖維、礦物質(鉀、鎂、磷、鈣、鐵、鋅、鈉)、維生素K、維生素B群及C、多種胺基酸及脂肪酸等營養素,就營養成分來看,100公克的小米含有45.1ug葉酸,白米含有葉酸16.5ug:膳食纖維含量小米是2.2公克,白米是0.7公克;而被稱為快樂食物的色胺酸,小米的含量160mg高過白米的含量82mg,所有的營養成分小米都遠高於白米,唯一差不多的就是兩者的熱量(白米:小米= 354大卡:370大卡)。

而且小米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,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重要分子,有些人體無法自行合成,必須透過食物來獲得,當人體缺少蛋白質,就會出現體弱、抵抗力差、肌肉無力、精神不濟等現象,其中像是麩醯胺酸有助修復腸胃道功能,而小米不含麩質,容易被腸胃吸收,對腸胃比較不會有負擔,也不用擔心引起過敏反應。

再加上小米是五穀雜糧中唯一的鹼性食物,可以中和我們體內的酸鹼平衡,現代人大魚大肉吃慣了,魚肉多屬酸性食物,吃蔬果、小米等鹼性食物能預防體質偏酸而影響臟腑功能運作,預防疾病的產生。

小米蜂糕

  • 食材
  • 小米100 克
  • 紅砂糖10 公克
  • 水400 cc
  • 蜂蜜適量

做法
❶ 小米洗淨後,泡水4小時,若用溫水,泡水時間可縮短。
❷ 將泡軟的小米注入800cc的水,以大火煮滾後,再以中火續煮12分鐘(若未軟化,則加長熬煮的時間,若中途沒水,記得加水,以免燒焦)。
❸ 煮至小米發脹,加入紅砂糖攪拌均勻,如果小米呈現黏稠性,水分也收乾,表示已經熟透,可以關火,稍微冷卻後倒入模型中,放入冰箱冷卻。
❹ 凝固後即可取出切塊,可直接食用或重新蒸熟再品嘗,風味各不相同。也可以將泡軟的小米瀝乾水分後,加少許水放入攪拌機攪拌,倒出後加蜂蜜攪拌均勻,倒入模型中,以大火蒸25分鐘後也行。

功效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「栗米,味鹹、微寒、無毒,主治胃熱消渴、反胃吐食、鼻血不止」,反胃吐食意指脾胃氣弱、食不消化,將栗米搗成粉,加水捏成梧子大(指梧桐子,跟紅豆大小差不多),煮熟後,一次吃七粒可治反胃,由此可知,小米對於腸胃不適、健脾和胃、反胃、嘔吐、腹脹、腹瀉有效,同時小米也有補虛損、除煩止渴、通利小便的功效,但「胃冷者不宜多食」。

另外小米的鉀含量很高,有腎臟疾病的人不適合當主食食用,避免鉀含量飆高影響健康。

關於本書
關於本書

人氣醫師彭溫雅的養胃護腸祕方 /商周出版

八成已知疾病都跟腸道有關!
「57健康同學會」、「醫師好辣」等節目人氣醫師彭溫雅
教你全面調理腸胃問題的聖經!


「胃腸好,人不老;內傷脾胃,百病叢生!」
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面臨腹瀉、脹氣或胃食道逆流等困擾,
但可不是只有胃痛或拉肚子,才代表腸胃出狀況!
從氣喘、心血管疾病到異位性皮膚炎,都與腸道不健康有關!
本書結合系統性的中醫觀點X科學性的西醫理論,
從養胃、護脾到潤腸,讓你揮別各種惱人的腸胃困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