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蘭獨有古早味!2材料做「太白粉甜湯」口感Q彈又消暑
編按:充滿田野氣息的阿嬤古早味,你還記得多少?「宜蘭女兒」朱美虹在新書中分享20年前回歸故鄉,深入品味到鄉間生活中的真摯情感及土地文化,將宜蘭特有的食材到傳統的釀漬食物,不僅僅是一本食譜,更像是透過這些食材和古早作法,引領讀者重新發現並感受到宜蘭這片土地的獨特之處。
解暑奇兵 葛鬱金太白粉
幾年前,家裡的院子裡,種了一種叫做粉薯的植物。剛開始收成時,我把它蒸熟,直接沾醬油食用,那種單純樸實的滋味非常美好。
沒想到粉薯很會長,幾年下來越長越多,多到吃不完,而且不必翻土再種, 根莖埋在土裡,就會一直長一直長,彷彿種過一次,一輩子不用再種就能自然收成。當下覺得它是一種非常適合台灣風土的作物。好奇上網查了一下它的身世,更有相見恨晚的感覺。
粉薯有一個唸起來很美的正式名稱,叫葛鬱金。是多年生竹芋科竹竽屬植物, 粉薯只是它的別名,此外,也有人叫它太白薯、藕仔薯或金筍。日治時代, 主要功能是拿來做太白粉勾芡用。人類食用葛鬱金的歷史紀錄,最早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的南美洲原始部落,根據考證亞馬遜雨林可能是它的原鄉。
閱讀過葛鬱金的背景資料後,一開始我不太明白,這種長相類似薑料植物的根莖類蔬菜,是怎麼變成粉末狀的太白粉呢?後來,有機會在菜瓜嬸婆的家裡,看到葛鬱金變身太白粉的神奇過程,這才茅塞頓開。
那一次,嬸婆特地叫我過去看她處理葛鬱金,她知道我這個好奇寶寶,一定非常有興趣。只見她先把葛鬱金從土裡挖出來,洗淨晾乾後,加水用果汁機打成泥。嬸婆邊做邊告訴我說:「以前沒有果汁機的年代,要用手磨,一直磨一直磨,把它磨成泥,然後再加到水裡,把裡面的澱粉再搓洗出來。」比較講究一點的作法,會先用布過濾一次,然後靜置半天,讓澱粉跟水分離, 澱粉會沉澱在底下,先把浮在上層的水倒掉,再把下層的澱粉放在竹篩子上曬乾。嬸婆叮嚀:「要曬得很乾很乾。」乾到什麼程度呢?嬸婆說:「最好結成硬塊。」然後,再把這塊乾硬的澱粉塊搗成粉,就變成名副其實的太白粉了。
看著粉薯搖身變成的太白粉,也喚起小時候的記憶。記得常有一種賣麵茶和太白粉的甜點車,車上有一壺水煮著嗚嗚嗚的叫。太白粉的沖泡方式蠻特別的,先把碗裡的太白粉加冷水先拌開,然後用長嘴鐵壺裡燒得滾燙的水快速地注入碗中,迅速攪拌,太白粉就神奇的凝結成塊,再加進黑糖水,就變成一碗QQ的太白粉甜點。
這種古早太白粉,在中醫學理中是有療效的。根據中草藥記載,葛鬱金性涼味甘、解暑利尿、清熱宣肺。曾聽人說太白粉可治中暑,是其來有自啊!只可惜現代商業用太白粉,都用便宜的樹薯取代,也因此,現代商品化的太白粉,已經全然失去清熱解暑的功效了。
回鄉這些年,跟著嬸婆重新溫習古早人的生活智慧,才恍然發現,長輩們的生活原來這麼有學問、有品味。他們雖然不像現代人擁有那麼多資訊來源,
也不是每個人都飽讀詩書,但是他們從做中學,自生活裡提煉出人生智慧, 而且不嫌煩不怕累,願意把時間花在生活的細節上,就拿眼前的葛鬱金太白粉來說,它不但是廚娘的烹飪利器,還被聰明的煮婦們,利用來開發出各色繽紛甜點。這時候,不得不讚嘆古人對生活的講究。說到底,他們才是把現代人經常掛嘴邊「時間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」,扎扎實實落實到生活中的人呢!
現代人的物質生活非常豐沛,飲食不虞匱乏,但看似豐饒中卻有點走味,失去了生活的本來面貌,總有少了些什麼的感覺。那種無來由的空虛感、無以名狀的焦慮,或許只是來自於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每一餐飯。現代人吃東西重表相,看起來華麗花俏的餐食,實質內容如何就不得而知了,葛鬱金太白粉就是最好的例子。餵養我們的每一餐每一飯,每一飲每一啄,到底我們都吃進了些什麼?真的很值得好好再去看一看、想一想。到底所謂的生活品質是什麼?美好的生活又該是什麼面貌呢?
都說食物療癒人心,料理不一定非要有過人手藝,只要願意好好為自己煎一顆蛋、泡一杯咖啡,為身體好好貢獻一點時間,我想,這就是回到人的初心。人生在世,不是為了什麼遠大又遙不可及的目標跟理想,好好地照顧自己的身體跟心靈,把最好的養分留給自己,只要學會珍愛自己,自然就會懂得愛護別人。這或許就是我們可以為地球、為世界做的最美好的事了吧!
解暑的太白粉甜點
- 材料
- 葛鬱金粉20g
- 冷開水300ml
- 黑糖粉適量
先將20g葛鬱金粉用300的冷開水調開至完全溶解。
再把1放在瓦斯爐上用小火一面拌一面煮,煮至變成透明就完成了。
食用時再加上黑糖粉。
田野裡的古早味:醃梅子、漬醬菜、 釀米麴、做腐乳……阿嬤古傳的料理智慧 /時報出版
這是一場回歸宜蘭鄉村生活的飲食探索之旅。
作者以宜蘭女兒的身分,深入挖掘家鄉的飲食智慧,
從宜蘭特有的食材到家庭傳統的釀漬食物,
酸甜交融的醃梅子、爽口開胃的漬醬菜,
以及釀造米麴、鹽麴、醬油,
製作豆腐乳、一夜干……等等傳統料理,
每一頁都閃爍著對鄉土的情感與回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