極地之光
- 食材
- 紅心地瓜100克
- 黃地瓜100克
- 海苔粉10克
- 小黃瓜1/2條
- 小番茄3顆
- 柳丁片1/4片
- 洋蔥1/4顆
- 美乃滋2大匙
- 調味料
- 鹽1小匙
- 白胡椒粉少許

地瓜均削皮切丁。起鍋開大火,倒入蓋過地瓜的水量煮沸,將兩種地瓜丁分別放入水煮10分鐘後取出。

小黃瓜切丁、洋蔥切末。將一半的小黃瓜丁、洋蔥末與切丁的紅心地瓜、1大匙美乃滋、1/2小匙鹽及白胡椒粉拌勻,另黃地瓜與剩餘小黃瓜丁、洋蔥末、美乃滋、鹽及白胡椒粉拌勻。

將分別完成的黃、紅心地瓜泥塊,以手捏成塊狀,並放入冰箱冷藏10分鐘。
地瓜泥塊的形狀可依喜好自己調整。冷藏可加速塑型的時間。

10分鐘後將地瓜泥塊從冰箱中取出,裹上海苔粉之後對切盛盤,再放上對切的小番茄3片及柳丁片即完成。
顏色不同,一樣好吃!
地瓜學名為甘薯,其品種甚多,有台農15、57、66、68、71、72、73號等,若單純以顏色來區別,黃皮黃肉地瓜中最常見的即為台農57號,為台灣地瓜產量最多的品種,口感較為鬆軟,製成烤地瓜炸、蒸煮或製成糕餅都相當合適。
紅皮紅肉的台農66號紅心地瓜,肉色呈現橙紅色,甜度高且緊實綿密,煮稀飯相當合適,β-胡蘿蔔素含量較黃地瓜高。另有顏色為紫色的芋仔番薯品種,紫色品種地瓜其花青素含量為三種顏色地瓜中最為豐富者。
地瓜含豐富纖維、β-胡蘿蔔素與花青素,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、促進排便,且食用後可產生飽足感,對於瘦身有幫助,也有助抗氧化、抗癌,但不會因食用時間而有所改變,任何時間食用地瓜,地瓜皆會分解出其營養素,只能說因早晨為空腹狀態,此時食用地瓜,較易於吸收其成分。
※本食譜分量為2人份,料理食材均可於市場、超市購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