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星大S(徐熙媛)驚傳赴日旅遊時感染流感併發肺炎猝逝,引發國人對流感疫情以及施打流感疫苗的高度關注。好食課營養師團隊於FB粉專發文指出,流感和一般感冒都會發生上呼吸道症狀,差別在於流感發病較突然,會出現數日高燒、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性症狀,而一般感冒僅會出現呼吸道症狀。疾管署提醒,若出現「一燒(持續高燒2天以上)」、 「二痛(頭痛、明顯肌肉酸痛)」、「三疲倦」,就要警覺可能是流感!預防流感最有用的措施除了接種疫苗,亦可透過飲食加強免疫系統完整性,讓身體免疫發揮最大的效能,防禦病毒細菌入侵。
流感是流感病毒造成的急性呼吸道疾病,有A-D型四種,台灣主要流行型別為A型(H1N1、H3N2)以及B型,好發於每年秋冬(11月至隔年3月),但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。需要注意的是,流感與一般感冒不是同種病毒造成的,因此流感並不是「最近最流行的感冒」!
流感傳染力強且傳播範圍廣,容易在人潮群聚處散播,主要傳播途徑包括飛沫及接觸兩種。若身處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會大幅提升病毒傳播的風險。
流感症狀出現前通常有1-4天的潛伏期,傳染力可從發病前2天持續到出現症狀後5天,發病後3-4天則是傳染力最強的時候。一般來說,流感會在發病後的一周內逐漸康復,但少數免疫不全患者或兒童的傳染力可長達數週或數月。
流感發作相較一般感冒來得突然,痊癒較為緩慢,症狀也相對嚴重,短時間內就會產生全身性的影響。流感症狀包括三至四天高燒、咳嗽、頭痛、流鼻涕、喉嚨痛、肌肉痠痛、全身無力、疲倦,部分患者會伴隨噁心嘔吐、腹瀉等腸道症狀。
大部分流感患者多為輕症,會在1-2週內痊癒,但長者、孕婦、嬰幼兒、慢性病患者、肥胖族群(BMI≧30)屬於高危險族群,可能引發肺炎、腦炎、心肌炎、神經症狀等嚴重併發症,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死亡,若出現類似症狀應在感染初期儘速就醫。
流感和一般感冒都會發生上呼吸道症狀,差別在於流感發病較突然,會出現數日高燒、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性症狀,而一般感冒僅會出現呼吸道症狀。疾管署提醒,若出現「一燒(持續高燒 2 天以上)」、 「二痛(頭痛、明顯肌肉酸痛)」、「三疲倦」,就要警覺可能是流感。
預防流感最有用的措施就是接種疫苗。不過,我們也可以透過飲食來加強免疫系統完整性,讓身體免疫發揮最大的效能,更能防禦病毒細菌入侵!
機制:黏膜覆蓋呼吸道及腸道表面組織,是免疫系統的第一線屏障,能保護身體遠離病原體和其他外部物質侵害。而維生素A正是維持上皮黏膜細胞完整性的重要營養素,可以幫助消化道與呼吸道細胞增生修復,以增強第一線的抵抗力。
食材來源:深綠色葉菜類、胡蘿蔔、甜椒、動物內臟、南瓜
機制: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,能夠修復受損細胞,並提升體內免疫細胞活躍程度
食材來源:柑橘類、草莓、芭樂、奇異果
機制:能夠調節先天性及後天性免疫反應,且維生素 D 可以刺激識別細胞內病原體的蛋白質表達,並促進腸上皮細胞、上皮內淋巴細胞產生抗菌的蛋白質,多項研究皆顯示血中維生素D濃度較低與感染增加相關
飲食來源:黑木耳、牛奶、魚類、乾香菇、雞蛋
機制:維生素E抗氧化效果佳,幫助維持細胞膜完整度,還能調節多種免疫細胞的活性
食材來源:堅果、酪梨、南瓜、植物油、深綠色蔬菜
機制:鋅直接影響白血球的產生、成熟和功能,可以調節免疫功能,提升T細胞與自然殺手細胞的作用,還有抗氧化效果
食材來源:甲殼類海鮮、紅肉、堅果、五穀雜糧
機制:Omega-3脂肪酸可以幫助抑制發炎細胞激素的產生,減緩體內發炎的情形,從而促進免疫細胞的功能,從而提升身體免疫力。此外,還有助於維持細胞膜的健康,進一步支持免疫系統的運作。
飲食不具直接抵抗流感的效果,但均衡的營養補充能維護良好健康狀態,增強免疫力以對抗流感侵襲。此外也不能忽視個人衛生管理,對內強健、對外防禦,多管齊下的防護方式,才是有效防禦流感的做法。
文/周湘庭
專家資訊/林世航 營養師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