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調查,台灣有近7成長者因牙齒狀況、咀嚼無力或吞嚥功能退化,導致飲食選擇越來越受限,影響營養攝取。(圖/本報資料照)
人口高齡化,牙口差合併吞嚥問題的銀髮族越來越多,根據調查,台灣有近7成長者因為牙齒狀況、咀嚼無力或吞嚥功能退化,導致飲食選擇越來越受限,只能遷就燉煮得軟爛的粥、豆腐或放棄外食,甚至開始減少與家人共餐,影響生活品質與營養攝取。好食課營養師李宜樺分享適合長輩的烹調技巧跟食材挑選,同時提醒3類食物要避開,以免誤吸入食道,都會造成嗆咳風險。
每位長者的肌肉、舌頭、牙齒能力不同,好食課李宜樺營養師指出,當家中長輩吃飯時間越吃越久、常常嗆到水或是用餐時咳個不停,就要小心可能是出現吞嚥困難的警訊。
而「好入口」,也並非只能吃質地細碎的食物,李宜樺營養師指出,透過「食材挑選」、「烹調技巧」就能使長者飲食多元化。
過鬆散:像是炒飯、餅乾、水煮蛋蛋黃、綠豆椪等糕餅,容易在嘴裡散開,發生嗆咳問題。
過黏:麻糬、年糕、海苔等容易黏在牙齒及口腔黏膜裡,導致吞也不是、吐也不是。
小而圓的食物:如湯圓、玉米粒、花生雖然體積小,但一不小心硬吞很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。
此外多種食材混合(如:有菜有肉的湯麵、水果優格、珍珠奶茶等)因咀嚼狀況不一,容易增加吞嚥難度,建議也要適度避免這類食品。
營養師分享長輩飲食「食材挑選」、「烹調技巧」。(圖/好食課提供)
避開上述食材之後,藉由一些烹調技巧跟食材挑選,再運用簡單小撇步改變食物質地,更適合長輩品嘗:
全穀雜糧類:地瓜、山藥、南瓜可蒸熟後用湯匙輕壓,方便入口及消化;如果是遇到糙米、紫米、五穀米等較不易軟的穀物,則可先洗淨後冷藏泡水一晚,使其軟化。
蔬菜類:多選瓜類,如:絲瓜、冬瓜、大黃瓜等,或蔬菜嫩葉的部分,可挑選高麗菜、白菜、菠菜等,並去除硬梗再烹調。遇到纖維較粗的蔬菜,如甜椒、青花菜、芹菜,可洗淨後擦乾,冷凍1至3天後再煮!部分蔬菜建議去除菜梗再做烹調。(圖/本報資料照)
肉類處理:肉類去除筋膜、骨頭與刺後,用肉槌或菜刀的刀背拍打,鬆散肉的組織纖維,讓口感更軟嫩,或切絲、絞碎。肉類也適合用新鮮鳳梨汁醃一醃、或利用蛋液與澱粉組合,使肉保有細嫩感,更加濕潤不乾柴。用肉槌或菜刀的刀背拍打,鬆散肉的組織纖維,讓口感更軟嫩。(圖/本報資料照)
營養師同時叮嚀,吞嚥困難問題不容被忽視,也不是「老了自然就會這樣」。從飲食質地的微調開始,就能改善進食狀況,避免營養不良或吸入性肺炎的風險,別讓家人默默吃得辛苦、吞得痛苦。
※以上訊息如有異動,請以最新公告為準。
※【自由時報 食譜自由配頻道】版權所有,圖文未經授權,不得轉載!
熱門賽事、球星動態不漏接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