琳瑯滿目的泡麵,是台灣中元普渡、颱風天、宵夜的良伴。但近年健康飲食觀念興起,不少關於泡麵的迷思開始流傳。(圖/本報資料照)
台灣可說是「泡麵王國」,不僅口味創新多變,更是中元普渡拜拜、颱風天、加班或宵夜時光等特殊日子的必備品。不過,近年健康飲食觀念興起,加上網路謠言瘋傳「泡麵含防腐劑、重金屬」、「吃泡麵會禿頭」等負面消息令人擔憂,到底是真是假?來看看營養師團隊「好食課」以及食藥署破解泡麵迷思!
A:好食課營養師團隊指出,泡麵經過防變質處理,如果未經開封,且儲存環境乾燥不受陽光直射,還沒有出現明顯變質跡象,在未逾期太久的情況下,那麼也許還可以食用。
「有效日期」是指在特定儲存條件下,市售包裝食品可保持產品價值的最終期限,營養師建議從食品的外觀及氣味來觀察,只要有油耗味、包裝破裂、膨包、麵體軟化,最好就不要吃了!
A:泡麵麵體主要是靠「油炸/烘乾脫水」的方式來長久保存,現今法規已明令禁止添加防腐劑。可能有防腐劑的是醬料包,部分進口泡麵或拌麵類醬包仍會添加防腐劑,可直接檢視包裝成分標示決定是否購買。
另外,網傳「媒體送驗泡麵,結果驗出重金屬,難怪台灣洗腎一堆」的訊息,事實查核中心指出,食安和毒物專家均表示,傳言誇大了食品的重金屬危害。重金屬本就存在於自然環境、動植物及大氣中,在食品發現重金屬不是問題,關鍵在於是否過量。
食藥署也澄清此為2013年談話節目片段,並非近期事件,且過於誇大渲染食品重金屬危害,因此為引人誤解的錯誤訊息。食藥署說明,以報導中的檢出值計算,必須1天吃下96包泡麵,才會超出鉛的安全耐受量;吃下917包泡麵,才會超過銅的攝取容許量。泡麵偶爾吃沒問題,重點是「長期飲食習慣」。(圖/本報資料照)
A:好食課營養師團隊指出,禿頭主要和遺傳、壓力、清潔不當與營養不均有關。但如果長期只吃泡麵,不加菜與蛋白質等食物比較可能導致營養不良。
A:偶爾吃沒問題,重點是「長期飲食習慣」!好食課營養師建議,泡麵減少調味包用量,並於烹煮時加入蛋、低脂肉類、青菜等食材補充纖維和蛋白質,也可以吃得比較均衡。
※以上訊息如有異動,請以最新公告為準。
※【自由時報 食譜自由配頻道】版權所有,圖文未經授權,不得轉載!
熱門賽事、球星動態不漏接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