胛心肉附著的骨頭,被稱為胛心排,骨頭比較粗大、耐煮,較常拿來熬湯,像是藥燉排骨。
五花肉留下最後一層和骨頭相連的瘦肉的部分,就是所謂的肋排,此部位的肉多汁,多拿來燒烤做成烤肋排,而肉攤也常把肋骨挑出來,成為一支一支細細的支骨,肉的部分就拿去賣三層肉,支骨拿來熬湯。
里肌肉附著的骨頭,稱為里肌排,又稱「小排」,是去除了背脊、支骨後剩下中間比較粗短的骨頭,小小一節節,肉算多,料理上適合長時間烹調入味,像是糖醋、紅燒都是常見做法,肉質和大里肌肉的口感差不多,比較有嚼勁。
通稱龍骨,是豬的脊椎,若和大里肌相連即為便當中的排骨,但若把兩邊的大里肌取出,基本上就只剩骨頭,幾乎沒有肉,不過因脊髓含有膠質,常拿來燉補、熬高湯。
時常在小吃店中聽到湯麵或羹湯的湯頭以大骨湯熬成,豬腿的前腿骨與後腿骨主要便用來熬湯用。
可請小販幫忙把骨頭切段,除了方便處理,也可以讓骨髓與湯汁互相混合,使湯頭更能吸取腿骨香氣。
一般在豬肉攤上不太容易買到豬血,因為在屠宰場時都有專門收豬血的商家會直接買走再加工處理,所以通常民眾較容易在超市買到成塊的豬血或米血糕。因豬血鐵質豐富所以腥味較重,無論用中西式做法處理豬血,都建議加些蒜、韭菜或小茴香等口味較重的食材調味,或像外頭小販在米血糕上撒花生粉與香菜,亦可減少腥味。
豬隻的皮下脂肪發達,而脂肪就是豬肉攤上一塊一塊白色的豬油,傳統家庭都習慣將豬油切成小塊後丟到鍋裡油炸,煉出可用於炒菜或拌飯的新鮮豬油,或超市也可買到冷藏過的現成豬油,遇熱融化後同樣可拿來炒菜、拌飯、麵。
豬油也會出現在香腸與一些加工製品中,增添食品的口感與滑順度。通常使用的豬油多為豬背油,除了面積較大且完整,處理時產生的雜質也較少,另外還有一種豬腹腔的油,因為料理時雜質較多,會使食物口感不好,所以頂多只會拿來油炸食物,炸完即丟。
除了這種成塊的油,還有一種「網紗油」,除了這種成塊的油,還有一種網紗油是位於胰臟下方、包裹豬腰的網狀肥油,較常見是用來固定小吃「龍鳳腿」的餡料。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