沁心又解渴!好消暑的古早味青草茶自己煮!
日頭炎炎,來杯冰涼青草茶真是全身暢快!今天就跟著達人step by step輕鬆搞懂青草茶的學問吧!
認識青草茶
青草茶又稱為百草茶、涼茶。據傳青草茶的出現始於清朝道光年間,流行於中國廣東、福建等地,因福廣地處多雨地濕,自古以來多有瘴氣,民間流行用藥性偏寒的中藥草熬水飲用,青草茶是為擁有數百年飲用歷史的夏季古早飲料喔!
怎麼喝才對?
青草茶清涼退火但寒涼,即使易上火者也不可天天飲用,以一週兩到三次為佳,且最好在白天正午、陽氣正大的時候飲用。因為青草茶含利尿成分,鉀離子含量也高,喝太多會增加腎臟負擔,孕婦及腎臟功能不好的人也不宜多喝。
青草茶的配方是...
雖說青草茶很常見,但每家的配方全然不同。若將仙草、咸豐草、黃花蜜菜、薄荷等單一品項熬煮,就可稱為「青草茶」,但因青草茶屬性偏寒,因此達人也提供獨門的青草配方,加入其他如牛奶埔、南相茹與紅骨蛇等健胃的青草,以中和青草茶的偏寒性,避免造成腸胃負擔。
主要配方
仙草
寒風草,又名咸豐草
黃花蜜菜
山九層塔
薄荷
其他青草配方
牛奶埔:健胃且提供香氣。
紅骨蛇:中和青草的偏寒性。
桑枝:護肝,中和青草的偏寒性。
白鶴靈芝:降肝火。
紅田烏:清熱解毒。
南相茹:台灣以澎湖群島最多,是澎湖地區原生特用植物,素有「澎湖青草茶」之稱。
上列11款青草可依個人喜好與口味單項增減,例如喜歡青草香氣或薄荷涼感者,都可請中藥店或青草店老闆幫忙多加一點部分青草。(若是小朋友要喝,建議薄荷少量即可,以免口感太涼而嗆口)
除了藥草乾品,青草茶也可用植物鮮品直接熬煮,但謝福松建議,用鮮品熬煮的青草茶屬性寒且「臭草味」比較重,久放易酸掉,不建議大家用鮮品熬煮青草茶。
自己在家煮
- 材料
- 仙草
- 寒風草(咸豐草)
- 黃花蜜菜
- 山九層塔
- 薄荷
- 牛奶埔
- 紅骨蛇
- 桑枝
- 白鶴靈芝
- 紅田烏
- 南相茹11款青草共200g(每款約20g)
- 冷水6,000c.c.
- 冰糖或二級砂糖或黑糖適量

薄荷與南香茹留用,將其餘青草與水一起放進容器中,以大火煮滾後,轉小火續煮至少1小時。
建議若時間許可,可用小火續煮2~3小時,讓藥草完全釋放且中和,將寒性降到最低。

起鍋前加入南香茹與薄荷燜煮3分鐘,即可熄火。
薄荷與南香茹屬揮發性強的青草,不可久煮,一定要起鍋前才加入,方可保有其香氣。

藥草撈起、過濾後,依個人喜好加入適量的冰糖、二級砂糖或黑糖即可。
藥草熬煮青草茶只限一次使用,不可再回收熬煮第2次。青草茶冷熱飲皆可,若習慣冰涼著喝,可將待涼後的青草茶以保特瓶分裝,放冷藏保存,約5天內飲用完畢最保鮮。
兩招方便煮
熄火燜煮法
若沒辦法照顧整鍋青草茶達2~3小時之久,建議在前一晚大火煮滾後即熄火加蓋,讓藥草在鍋裡燜約8小時,隔天再煮滾一次,並加入南香茹與薄荷,這樣就可省去照顧爐火的時間。
青草茶包輕鬆煮
青草店或中藥店大多買得到青草茶便利包,將家庭一次熬煮青草茶的量都計算好,且包裝完全,省去撈除青草與過濾雜質的過程。
藥草會分裝成大小2包,小包的部分裝南香茹與薄荷這兩款需後加的藥草,民眾買回後即可如上述方法,先將大包藥草加水熬煮,起鍋前再加入小包藥草燜煮3分鐘即可。
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