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家中害蟲還有這一招?來「養」食蟲植物吧~
植物吃蟲聽起來有點嚇人,不過當「它」被養在盆栽裡其實很可愛!〈台灣蝕會〉版主、食蟲植物講師小鴨王表示,近年來,不少人開始注意到食蟲植物,將它們種植於自家陽台,包括花市豬籠草、捕蠅草、寬葉毛氈苔及阿迪露毛氈苔等。
食蟲植物是什麼?
從字面來看,食蟲植物就是「會吃蟲的植物」,不過其中還隱藏著許多細節沒有解釋!小鴨王指出,食蟲植物大多生長在土壤貧瘠、環境惡劣之處,由於土壤中養分不足,根或葉演化成捕食獵物的陷阱,透過各種方式吸引獵物靠近後,將其捕捉圍困在自身的捕蟲器中,最後再將獵物慢慢消化吸收,轉化成生長所需的養分。
食蟲植物講師小鴨王強調:「食蟲植物並非只會吃蟲!」像是豬籠草這種大型的食蟲植物,甚至可以捕捉到蛇、青蛙、老鼠等小型動物,「對於此類植物,更精準的名稱為『食肉植物(Carnivorous Plants)』,或是肉食性植物。」
常栽種的食蟲植物
近年來,有不少人開始注意到食蟲植物,甚至將它們種植於自家陽台,以下為較常栽種的品種。食蟲植物達人小鴨王提醒,食蟲植物品種類型繁多,想要種好它們,必須先徹底了解其特性與生長環境,建議新手可從較好照顧的「豬籠草」開始,此品種對於環境的適應力和抗壓性,比其他食蟲植物要強大許多,較不容易突然夭折。
花市豬籠草 Nepenthes x'Ventrata'
目前於花卉市場流通中,最多且最常見,瓶身略帶紅色,葫蘆造型瓶身頗受歡迎。
阿迪露毛氈苔 Drosera adelae
產在澳洲昆士蘭地區雨林底層的毛氈苔,是少數耐陰的食蟲植物,適合栽培在室內窗邊,或是利用人工光源來栽培。
捕蠅草 Dionaea muscipula
是花市中最搶手的食蟲植物,由於它的身影和懷舊電動「超級瑪莉」中的食人花很像,許多小朋友一看到就愛上它。
寬葉毛氈苔 Drosera burmannii
為台灣原生食蟲植物之一,由於棲地受到破壞,目前已經鮮少在野外看到它們的芳蹤,因宛如10元硬幣的蓮座型植株,擁有落地金錢的美名。
5 大捕蟲絕招!
吸入式
黃花狸藻貍藻是吸入式捕蟲的代表性食蟲植物,一顆顆透明球囊就是它們的捕蟲器,當小蟲碰觸到這些球囊洞口處的感應毛時,洞口就會打開將水和小蟲一同吸入,讓小蟲困住並慢慢在袋中消化吸收。
沾粘式
好望角毛氈苔毛氈苔與捕蟲堇都是沾粘式的代表,它們的捕蟲葉上有著無數的「腺毛」,腺毛頂端有球形的腺體,不僅會分泌吸引昆蟲的香氣黏液,也會黏捕和消化聞香而來的小蟲們。
閉合式
捕蠅草捕蠅草的葉片內,藏著細小且敏感的感應毛,通常獵物會被瓶身上的色澤吸引、靠近取食夾子內側蜜汁,一旦碰觸到裡面的感應毛,葉片將迅速閉合,小蟲就會被困在宛如監獄的捕蟲葉中,只能等著被消化吸收。
陷落式
葫蘆豬籠草這類食蟲植物,如花市豬籠草等,通常會利用瓶子造型的捕蟲器捕捉獵物,獵物們常常會被其所分泌出來的蜜汁吸引,並在取食過程中掉落陷阱,由於無法攀爬出來,只能慢慢沉入瓶底,最後被消化液給浸泡吸收。
蝦籠式
鸚鵡瓶子草也有人稱之為「迷宮式」,透過「開口大、內側小」的機制捕捉獵物,誘導小蟲進入陷阱迷宮而無法退出,鸚鵡瓶子草就是典型使用蝦籠式的食蟲植物,它們的瓶壁內側有著堅硬的導引毛,逼迫獵物只能順著毛進入到更深處,無路可退最後被消化吸收。
下一頁:食蟲植物多久澆一次水才對?
新手栽種 Q&A
食蟲植物品種類型繁多,要想種好它們,必須先瞭解其特性與生長環境。
不吃蟲會死掉嗎?
食蟲植物吃蟲就如同補充養分、施肥的概念,不會因為沒吃到就死亡,不用刻意三餐餵食,過度進食只會讓捕蟲器受傷、提早老化,建議讓它們在戶外開放的環境下,正常且自然的捕蟲即可。雖然可能會捕食到不少昆蟲,但僅限於降低蟲子的密度,不太可能將該區域的蟲完全抓完。
盆栽裡的培養土壤如何選擇?
食蟲植物大多生長在貧瘠土壤中,所以栽培它們的土壤需選擇無肥與酸性,例如栽培蘭花專用的乾燥水苔,或是沒有調整混肥料的泥炭土,也可混合一些赤玉土、鹿沼土等,這類酸性無肥的顆粒土有助於排水、透氣。
需要什麼樣的生長環境?
一般而言,花市中容易買到的食蟲植物,大多都是能在自家平地栽培的品種,它們通常喜歡空氣濕度較高的環境(濕度60~80%左右);至於日照時間,每天給予4至6小時的基本光照,最佳時段是接受中午前的陽光,安置在向東的陽台為佳。
多久澆一次水?
食蟲植物大多生長在泥炭苔原、沼澤濕地,對於水的需求不小,因此建議大家摸摸培養土的表面,若變乾轉白就要加水,最好能澆透到底部流出多餘水分;切記勿讓植株的土壤完全乾燥,也不要一直讓它們浸泡在高深度的水盤中,否則可能導致食蟲植物根系受傷。
下一頁:教你豬籠草苔球DIY~
豬籠草苔球DIY
跟著做!在家不用擺放花盆,也能輕鬆種出綠意,使食蟲植物變得乾淨又美觀。
準備好豬籠草、棉線、鉗子、剪刀、乾燥水苔,將乾燥水苔充分泡水吸飽水分,棉線可以選用車縫用細線,會比手縫線綁出來的苔球細緻。
輕輕敲打盆壁,將豬籠草、培養土從盆中分離脫出。
以手握方式將培養土塑成球型,可加入一些水分方便定型。
把已完全吸水泡濕的水苔用手擰乾,取之將土球均勻包覆,開始以棉線纏繞,方向固定地一邊纏線、一邊綁緊外表的水苔,避免鬆脫。
纏繞棉線到苔球完全不會鬆散後,用剪刀剪除多餘縫線,再用鉗子把線頭塞入苔球底部,並把苔球拿去沖水,讓纏線吸水扎實就完工啦!
相關影片
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