鬆餅用鑄鐵鍋煎更鬆軟好吃?麵粉、雞蛋的完美配方是...
鬆餅是西方國家最具代表性的早餐品項,有各式各樣的食譜可以參考,不過到底什麼才是「最完美」鬆餅的「黃金比例」呢?根據影音平台Tasty示範,先了解製作鬆餅的基礎食材,是如何影響口感、發揮各自的作用,才能調配出最香甜、蓬鬆的配方。
(pixabay,本報後製)
影響鬆餅口感的變因
麵粉
麵粉是影響鬆餅口感的關鍵,一點點份量差異就會變得太過硬實或者太過稀軟,因此找出最佳比例是首要,才能兼顧美味與賣相。測試結果如下:
2杯麵粉→味道香軟甜美,但質地太軟、扁塌。
3杯麵粉→質地緊實漂亮,但口感太硬、麵粉味太重,風味較差。
2.5杯麵粉→風味、賣相、質地都最平衡,正好是輕盈鬆軟的口感。
測量食材時,小小誤差也會左右口感,先將量匙裝滿,再用刀子撫平,才是最正確的份量。
膨鬆劑
需要營造出鬆軟口感的料理,都需要加入膨鬆劑(Leavener),例如酵母粉(yeast)、泡打粉(baking powder)、小蘇打粉(baking soda),各自會產生不同的效果:
小蘇打粉→蓬鬆的效果很好,但吃起來有種生澀的皂味。
泡打粉→乳化、油脂的味道太重。
小蘇打粉 + 泡打粉→香氣、口感適中。
白脫牛奶
以白脫牛奶(酪奶,buttermilk)取代一般鮮奶,可以讓鬆餅更美味,其中的酸性成分,會與膨鬆劑發生化學反應,讓鬆餅口感更蓬鬆。另外還有粉狀的酪奶粉(buttermilk powder)可以選用,不過會少了自然的乳香味。
沒有酪奶可以簡單自製,將檸檬汁+全脂鮮奶,靜置5~10分鐘直到表面出現小泡泡即可。
雞蛋
雞蛋也會影響鬆餅的口感,除了份量,與其他食材混合的手法、順序也很重要:
直接加入1個全蛋→口感變得太硬實。
將蛋白、蛋黃分開→先將蛋黃與濕食材混合,接著倒入乾食材拌勻,最後再加入蛋白,口感蓬鬆柔軟。
也有做法會將蛋白另外打發,再混入其中,不過其實口感無甚差異,倒不必如此費力。
鍋具
不沾鍋→一般人習慣用不沾鍋平底鍋來煎鬆餅,可以確保煎出鬆軟平滑不黏鍋的質地。
鑄鐵鍋→推薦使用鑄鐵鍋,由於鍋底具有紋路,鬆餅表面會產生崎嶇不平的孔隙,反而更好吸收奶油、楓糖漿的美味。
完美的鬆餅配方
(pixabay)
- 乾食材
- 麵粉 2.5杯
- 砂糖 3大匙
- 鹽 2小匙
- 泡打粉 1小匙
- 小蘇打粉 1小匙
- 濕食材
- 白脫牛奶 2.5杯
- 無鹽奶油(融化)100g
- 蛋黃 2個
- 其他
- 蛋白 2個
- 無鹽奶油 1大匙
料理步驟
將乾食材、濕食材分別混勻。
將濕食材倒入乾食材中,用刮刀輕柔翻拌,不要過度攪拌,會使質地變硬,拌至看不見乾粉,再倒入蛋白拌勻。
取鍋,加入1大匙奶油,燒至融化冒泡泡後,舀入適量麵糊,稍微壓整成大概均勻的厚度,這時可以再放上喜歡的食材,例如巧克力豆、水果、堅果等等。
煎至麵糊表面出現小泡泡,即可翻面,再續煎1~2分鐘,即可取出,搭配奶油、楓糖漿品嚐。
示範影片
來源:Tasty
The Fluffiest Pancakes You'll Ever Eat
※若分享內容侵害您的版權,請傳訊息至:食譜自由配粉絲專頁告知,我們會盡快移除相關內容。
─
延伸閱讀:
➤Pancake、Waffle 都是鬆餅?有什麼不同?
➤鬆餅不是只有一種!盤點各國人氣鬆餅!
➤煎鬆餅總是燒焦?電鍋速成法不怕失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