鎖管、小卷、透抽...其實是同一種?選購處理技巧是…

示範/黃來發 2017/07/28 16:57

鎖管、小卷、透抽,其實都是同一種?

認識鎖管

產季:6月~9月
俗稱:小管、小卷、透抽、中卷

外型:十隻腳,其中包括八隻腕足及兩隻觸腕,身體圓筒型且稍微瘦長,頭頂較尖。鰭長超過身體的一半,體內有半透明的基丁質鞘。

口感:跟花枝、軟絲相比,透抽是肉質肥厚度最適中的一種;因為身型瘦,最常見的料理法是橫切成圈狀,通常做成三杯或鐵板料理多是透抽。

透抽與小卷皆為「鎖管科」,以體型的大小分類名稱,體型嬌小稱「小卷」,外型呈現圓錐形,口感厚實;而體型較大為「透抽」,體型則較修長,口感軟嫩。均具有趨光性,因此捕撈鎖管的船隻都是藉由燈光吸引聚集以捕撈。

鎖管為什麼還有小卷和中卷的綽號?

一般習慣將鎖管的幼體稱為小卷(或小管),成體則稱為中卷(或透抽),基本上是同一種類不同體長的個體;通常15公分內較小隻的就是小卷,15公分以上的是中卷。

小卷、小管(圖右)約和打火機差不多大小;圖中者為中卷;最左邊的是「軟絲」。

選購技巧

通常市場可買到捕撈後急速冷凍或經過汆燙,甚至是剛從漁船捕撈上岸的新鮮活體。在海中的鎖管色澤透明,但隨著離開海水的時間越長,會逐漸轉變為稍微帶點紅色、白色相間。選購時,可注意以下:

.以身體光澤度夠,會發亮、發光的新鮮度較佳,仔細觀察會發現身體的膜會有一點一點的跳動。新鮮小卷的表面會有一層粉紅色的薄膜,肉質白皙、接近近乎透明,摸起來彈性佳。

.觀察鎖管的膜是否完好、沒有破裂。

.因為透抽吃東西都用吞的,購買時如發現透抽身體有異常鼓鼓的狀態,可能肚子裡還有未消化的小魚,或是不肖的業者將小魚填充至體內,使得購買時重量增加。

 

下一頁:買回家的鎖管如何處理&保存?

 處理撇步

將頭部與身體分開,可稍微將手伸進身體中,再往外抽出。取出身體中的墨囊等內臟,接著裡外沖洗乾淨。

若需留墨囊料理,處理方式需先切開身體,將位於頭部附近的墨囊小心拉出、不要弄破。

拉出鎖管身體裡有根透明的骨頭(稱為鞘)。

頭部於眼睛中間輕劃一刀,將眼睛取出,並洗淨頭部。

將身體中的鰭與身體切開,處理時可將皮剝掉,膜用刀尖刮除,僅留下白色的身體。

身體及鰭皆以輕劃的方式斜切成十字狀。要注意不要施力過度切斷。接著切段,完成。

保存方式

要延長保鮮,可以先把去掉內臟、處理過的小卷汆燙,瀝乾後裝入保鮮袋再放入冰箱冷凍。

烹調方式

一般家中常將鎖管汆燙,簡單蘸上美乃滋或醬油與哇沙米,品嘗最原始的美味。或是常見將新鮮的鎖管與麵線、青蔥料理成的「小管麵線」;也可以選購放置曝曬成干的「小管干」料理,需經過一夜泡水漲發,以免韌性過高難以咬食,接著將小管干與大蒜、辣椒翻炒成類似客家小炒般料理。

體型較小的「小管」,通常也會用大量的鹽巴醃製成「鹹小管」,料理前先稍微汆燙過水,再以辣椒、蔥等簡單拌炒。「鹹小管」與其他軟絲、魷魚等不同,僅小管有以醃製的方式保存食材。另外還有從漁船上直接將鎖管急速冷凍而成的「水晶中卷」,解凍並切食後,可直接蘸上醬汁食用。

香辣小管╱將小管干與大蒜、辣椒翻炒。辣炒鹽小管╱可將鹹小管稍微汆燙過水,避免鹹度太高,再以辣椒、蔥等簡單拌炒。

延伸閱讀:
口感最多變的頭足類!魷魚的膜到底要不要剝除?
最怕買回來的魚「鮮味」變「腥味」! 4 招處理重點學起來!
燙蝦要Q彈,大廚有四招!最強這步竟然這麼簡單...

關於達人
關於達人

黃來發 /台北晶華酒店中餐行政總主廚

晶華廚藝總監。擔任廚師工作將近40年,尤其擅長講究火候的上海菜,目前為台北晶華酒店中餐行政總主廚暨物料總監,統籌酒店中餐的菜色。設計令人驚豔的美食佳肴,將創新食材融入傳統的料理手法中,讓傳統料理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風貌,為了一嘗其手藝,座上嘉賓更是囊括國內歷任總統。著有《日日做好菜:晶華大廚的每日家常菜料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