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筷容易藏污又發霉?譚敦慈教你筷子的清潔與挑選!
筷子是家中必備的餐具,卻鮮少有人關心常和唇齒親密接觸的它,在清潔與保存多一點留意,更能給家人安心的用餐環境。
筷子材質大解析
外型面面觀
譚敦慈認為外觀應該選擇「不上色」、「不彩繪」且「一體成型」的設計,因為筷子的彩繪顏料可能含有重金屬,使用時顏料容易剝落,有毒物質更可能隨著山珍海味一起下肚。
竹筷、木筷
台灣最多數家庭使用的筷子材質,但竹筷或木筷遇到高溫容易裂開,在許多肉眼看不見的隙縫中容易藏污納垢,遇上台灣潮濕高溫的天氣容易發霉,建議使用木筷的家庭應注意筷子的使用狀況並隨時更換。
竹筷、木筷常會上防水漆,吃下肚安全嗎?
木筷或竹筷容易吸收水分,所以廠商會在筷子外上一 塑膠筷或美耐皿筷。層漆,天然生漆不僅無毒,還能讓筷子多一層防水保護膜;若是來路不明的油漆或彩漆,則應避免使用。
不鏽鋼筷
不鏽鋼筷好清潔又耐用,但許多業者為了增加筷子的夾力,會在前端刻上刻痕,若沒有徹底清潔,反而容易藏污納垢,一樣是病菌的溫床。譚敦慈說,她家一律使用一體成型且沒有凹槽的304號不鏽鋼筷。
不鏽鋼的號碼有什麼意義?2字頭和3字頭有差嗎?
建議不鏽鋼餐具只要生鏽或刮傷就不該繼續使用,304號含有8%的鎳,耐腐蝕且不易氧化,但鎳的成本較高,有些業者會以錳代替,生產200系列的不鏽鋼,一旦餐具刮傷,恐溶出重金屬錳影響健康,建議民眾挑選時認明304號不鏽鋼的產品。
美耐皿筷、塑膠筷
美耐皿餐具遇熱容易釋出有毒物質三聚氰胺,高雄醫學大學曾經研究,劣等的美耐皿材質只要接觸攝氏40度就可能溶出毒素,而綠色、橘色等鮮豔的塑膠筷又有色料的問題,因此不建議一般家庭選用塑膠筷或美耐皿筷。
可以為幼童準備質地較輕的美耐皿材質學習筷嗎?
建議爸媽讓小孩拿著練習可以,但要接觸食物則建議換不鏽鋼。顏宗海解釋,孩童的腎臟系統發育不全,美耐皿餐具遇熱會溶出三聚氰胺,增加小朋友腎結石風險,因此孩童使用美耐皿材質學習筷時,要避免直接接觸高溫食品。
開筷程序
木筷或不鏽鋼筷出廠時,表面可能殘留殘膠或油脂,必須經過「開筷」才能安心使用。可先以中性清潔劑浸泡5~10分鐘,確實清洗乾淨後,以開水煮沸5分鐘、撈起瀝乾,即可去除筷子上的化學物質。
如何清潔保存筷子?
許多人清潔筷子常常整把放在水下豪邁地搓洗後就整把放入筷筒,但這樣的清潔方式看在譚敦慈眼裡根本沖不乾淨;她建議清潔時,應該把筷子平鋪水裡,以中性清潔劑輕刷,若有凹槽處,要再順著凹層的方向刷乾淨。
洗好的筷子記得筷尖向上放入筷筒中,讓水分可以順著筷尖流下。
清洗後以廚房紙巾稍微擦拭,因為筷子最害怕發霉,最好可將筷子放在通風處平鋪瀝乾,或把筷尖朝上放入筷筒,且每週固定重新「開筷」消毒一次。
很多使用木筷的家庭也沒有筷子「保存期限」的概念,常常一兩年都沒換筷子,建議清潔時可以注意筷子使用狀況,一旦出現刮痕、磨損或變形,務必汰舊換新,減少病從口入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