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台灣麵條 4 大天王:陽春麵、意麵、麵線、油麵

示範/李昆恩、潘建忠、戴瑞伯、賈久立 2017/04/19 07:00

深夜的一碗陽春麵,有時可解鄉愁;媽媽燴煮的雜菜麵,充滿無可取代的溫暖。「麵食」在我們的飲食生活,與米飯同樣佔有一席之地。

台灣常吃的4種麵條

意麵

台灣意麵發源地在台南鹽水,因在麵粉內加入雞蛋製成,使麵條呈現鵝黃色『玉如意』般的光澤,而被稱作『意麵』或『鹽水意麵』;且因其為明鄭時期來自福州的伙頭兵所創,又被稱為『福州意麵』,特別的是在福州反而吃不到喔!

早期意麵是添加鴨蛋,但鴨蛋品質不易掌控導致保存困難,後多改用雞蛋,各家配方與雞蛋比例不盡相同。製作時,以高筋麵粉、鹽、水、雞蛋和微量鹼先攪勻,再經機械和勻、壓製、醒麵與切割而成,但高筋麵粉加雞蛋、不易揉成形,因此壓製需更大力道;因意麵比其他製麵耗力,傳統手工製作時會不斷發出『噫』的用力聲,也有人戲稱此為『意麵』名字由來。

各麵廠在切割麵條前,會透過機械將意麵壓製成形,常見波浪狀,也有扁直的意麵。而意麵最傳統的吃法,只要稍汆燙、淋上肉燥,再搭豬肉片增加豐富度,就很美味。此外,台南特色的「鍋燒意麵」,其實是早期為方便久存,將意麵下鍋油炸定型,且含蛋比例更高,故麵質炸後更膨脹酥鬆,烹煮會吸收湯汁,適合湯汁料理,如鱔魚意麵等。

這樣煮更好吃!

燙意麵要在大火滾水時下麵,攪拌約1分鐘起鍋,才不會黏糊!傳統乾拌意麵除了淋上肉燥,亦可搭豬肉片增加豐富度,或加入1小匙豬油來提味。此外,天然豬油可取豬五花肉油脂部分、切小塊,放入乾鍋以小火加熱,液狀豬油會緩慢溢出直到脂肪塊縮成乾扁的黃色硬塊即可。

陽春麵

陽春麵,又有人稱「光麵」或「淨麵」,也就是加了高湯、鹽、少許蔥花提味的「清湯麵」。聽長輩講,陽春麵原是上海最大眾化的麵點,因商家忌諱「清」、「淨光」兩字,便借古曲《陽春白雪》之名來形容此麵之清簡。

陽春麵製程不難,好吃的陽春麵麵條偏乾,因此濕度控制很重要!以低筋麵粉加點水、鹽和勻的陽春麵,三種原料比例成了每家製麵廠的秘密武器。製作的另一重點在於「壓製」,也就是傳統的擀麵,現在不少店家會以機器代勞,得反覆將麵條壓扁成片狀,再壓至表面光滑,才能將麵粉的筋度釋放出來,吃麵時才能感受到Q度!待切麵機切出長度一致的麵條後,最後再進行人工捲麵。

一般陽春麵還會加入些許鹼,一來可保存較久,二來可與麵粉中的酸做酸鹼中和。無加鹼的陽春麵是所謂的「白麵」,因此三天吃不完就得冷凍,Q度也不如加了鹼的麵條有咬勁,但麵條香氣更足又健康,有不少人特愛這一味。

這樣煮更好吃!

煮陽春麵開水要滾,麵條先弄散、才能充分浸到水;判斷煮熟與否,可先撈一條麵折斷,中央呈白色代表未熟透、呈透明色就熟了!起鍋可用筷子上下甩一下,讓筋度完全釋放。達人提醒,陽春麵煮久易軟爛,建議煮水時加些許鹽,一捲陽春麵只要一茶匙鹽,即便煮的時間稍長也可維持麵條Q度。

 

下一頁:怎麼分辨偷工減料的色素油麵?

油麵

以中筋麵粉,加上蛋白質含量較高、取自小麥麥心製作的粉心粉,以及食用鹼、鹽巴和水揉成麵糰後,利用壓麵機來回壓薄三次,再將麵皮切割成麵條,油麵就算初步完成。

油麵和嘉南一帶常見的豆菜麵成分和作法完全相同,只是豆菜麵的麵條壓得較扁平,而油麵則是將麵條煮熟後,淋上沙拉油或花生油拌勻,吃起來就是單純的麵香。另外,因為在麵糰中會加入少許食用鹼增加Q度,所以帶有淡淡的黃色,也因麵條製好後,會直接放入滾水中汆燙,撈起後拌油,使麵條帶光澤又不會相黏,因而稱為油麵。且因麵條已先燙過,故屬於熟麵的一種。

油麵廣泛運用在台灣小吃上,如羹麵、炒麵、擔仔麵等都能見到它的身影,不過屬於熟麵的油麵較不耐放,夏天只能在室溫放上一天,冬天最多也只能放兩、三天,所以吃不完的油麵一定要冷藏才不易壞。

油麵辨識小技巧

油麵因為製麵時加有少量的食用鹼,吃起來帶有Q度,所以麵條會呈現淡淡的乳黃色,不過有些廠商做麵時不是加食用鹼粉,而是加色素染色,所以麵條顏色看起來較鮮黃,價格也較便宜。添加色素的油麵經熱水稍微燙過,麵條的顏色會比燙過前較淡,而不加色素的油麵,即使下水汆燙過,麵條的顏色都保持原色。

左邊為添加食用鹼,右邊為添加色素。

麵線

始於唐朝的麵線,早先為達官貴人才能享用的特殊麵條,專門獻給年紀較長、齒牙動搖且難吞嚥的大官。經多次嘗試,才成功拉出如線絲般的麵條,因此稱為「麵線」,或取其形稱為「長麵」。細長且不易斷裂的特性亦象徵長壽平安,因此又被稱做「長壽麵」或「太平麵」。麵線於清代傳至台灣,分為漳、泉、福州三派,因漳泉兩派較早來台,加上做法相似,因此統稱為「本地麵線」,另一派即為「福州麵線」。

福州麵線以麵粉、水與鹽為原料,再運用手揉巧勁、多道工序製成,相當耗體力。師傅也需靠經驗判斷溫、濕度的變化,並掌控醒麵時間,當溫度低冷時,需較長的醒麵時間,濕度越高則需縮短;若時間拿捏不當,麵糰搓拉時會容易斷裂或沾黏,導致製程耗損、口感不佳。

「福州麵線」與「本地麵線」最大差別在於盤麵方式,福州麵線是將如手臂粗的長麵糰搓拉成手指粗細般的麵條,再把單一麵條搓成螺旋狀,以八字型繞著棍棒做盤麵;本地麵線則直接將麵條同時層疊四至五條,且撒上米糠,避免層疊時麵條沾黏。因此,本地麵線煮起來較黏稠,未加米糠的福州麵線煮起來則較清淡。而福州麵線也因盤麵數量少,加上搓成螺旋狀的步驟,因此保有粗麵條的韌性,與口感柔細的本地麵線大不相同。

將單一麵條搓成螺旋狀,再以八字型交錯、攀附上兩棍棒間做出盤麵的動作,每個小細節都是讓麵線口感更Q彈的關鍵。

這樣煮更好吃!

要煮出最好吃的麵線口感,必須用全程保持大火的滾水持續沸騰,讓麵線在水中均勻受熱,口感才能Q軟一致;且建議使用中式炒鍋,中式炒鍋的設計讓水即使在大火沸騰時也不會溢出。

延伸閱讀:
告別軟爛!煮出完美家常麵的7個達人訣竅
媽媽也不知道!煮出鮮甜家常麵還有這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