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傳日本從奈良時代就開始吃鰻,蒲燒作法則是始於江戶幕府時代,原為貴族才得品嚐的珍貴食物,後來慢慢走入平民家庭。
19世紀初期開始,日本就有在夏季的「土用丑日」吃鰻魚補充元氣的習俗,土用指的是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的前18日,丑日指的則是這18天中剛好遇到十二支的丑日,而立秋前的土用被稱為「夏の土用」,簡單來說,就是「立秋前的18日」,為一年節氣中最熱的時候,通常於國曆7月下旬某天,日本人會藉由營養豐盛又美味的鰻魚來提振食慾、補充體力,故「土用丑日」又被稱為「鰻魚日」,已成為日本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環節。
傳說是早年鰻商為解決夏季鰻魚銷售不佳的問題,而向學者平賀源內提問,平賀源內在紙上書寫:「本日、土用丑の日」,讓鰻商貼在店鋪門口,結果來客絡繹不絕!
原來是因為「土用の丑の日(どようのうしのひ)」與日文鰻魚(うなぎ)念起來口語上有些相似,如同「年年有餘(魚)」的諧音吉祥話一般。因此,每逢「土用丑日」日本鰻屋幾乎都是大排長龍,也是鰻魚需求量最大的時節!
鰻魚蓋飯(日本稱鰻重)搭配鰻湯是最常見的日本吃法。
日本鰻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A、D、E、礦物質及不飽和脂肪酸DHA與EPA,營養價值高。此外,日本鰻之所以能擄獲無數饕客味蕾,是因其肉質豐腴肥美呈現出幾乎無纖維的細嫩感,鰻魚肉油脂含量比三層肉還多,是因成長到一定體型後要開始降海(從河川河口潛降回深海)洄游生殖,洄游過程完全不進食,但鰻魚肚空間得留給卵巢發育,所以沒有脂肪塊,而是將脂肪藏在肌肉纖維之間,就像三層或霜降般布滿油花。
好的鰻魚表皮呈藍光,日本人叫做「青手」,台灣人則稱之為「青口鰻」,若外皮泛紅或偏棕色,肉質則較澀。日本鰻幾乎整隻皆可利用,料理上通常將魚頭搭配藥膳熬湯,魚肝連帶著胃則可熬湯、亦可燒烤品嚐;魚骨則為蒲燒醬不可或缺的基底食材;魚肉則常見以蒲燒和僅以鹽調味的白燒2種方式烹調。
魚肉口感與日本鰻體型大小有關,日本人偏好4尾1公斤大小(4P規格),口感偏軟幾乎入口即化;台灣則多數喜好『吃得到魚肉』的口感,台灣鰻魚店採用2∼3P規格皆有,體型越大魚刺越明顯,需以人工剔刺。
日本鰻外銷日本規格計算
以活鰻1公斤幾尾(P)做為單位,日本需求量最大的4P規格為例,每隻活鰻約重250g,去除魚頭、骨和內臟等,魚肉部分約佔220g,在日本1尾鰻魚通常做為1份鰻魚飯分量。
在日本吃鰻又分關西與關東流派,關東式鰻魚從背部剖開、採先蒸再烤、蒲燒醬汁偏鹹;關西流派則是由腹部剖殺、生鰻直接火烤至熟、醬汁偏甜;台灣料理日本鰻方式大多融合兩派優點,再搭配台灣人飲食習慣做出創新,但整體而言仍偏關東流派多一些。
–
延伸閱讀:
►你也是抹茶控?關於正統日式抹茶的 5 件事
►日式拉麵其實源自中國?愛吃拉麵別錯過~經典口味有這些!
►壽司一定要一口吃掉?日本人沒告訴你的正統握壽司吃法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
分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