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餐是三餐之中最重要的一餐,台灣的早餐變化多,種類又豐富,但繁忙的現代人卻常常將之忽略。自由時報採訪了食貨誌版主鄧士瑋,帶大家一同了解台灣的早餐歷史文化!
在實施「三七五減租」、「耕者有其田」的政策之前,台灣的農民因要負擔地租,所以大多必須耕種大量的土地來維持家計,常於清晨起床後就到農地工作,中午不吃正餐,由家中眷屬帶點心到田裡簡單果腹,直到農事結束後才會回家吃晚餐。因此,當時的社會是沒有午餐文化的,早餐跟晚餐一樣重要,為了維持一整天的體力,主食為乾飯配上青菜、醬菜,只有老人與小孩才會吃白粥(糜)。
以前人多吃醬菜配飯,只有較有錢的地主才有肉可當配菜吃。
雖然在日治時期,台灣已有所謂的「洋食堂」、「珈啡館」出現,但這些餐廳主要賣的是糕點與咖哩飯,並非現在所認知的美式餐點。在1979年台美斷交前,駐台美軍除了保衛台灣之外,也將他們的飲食文化帶入台灣,但在早期,這些美式餐點需要靠特殊關係才能進入美軍俱樂部享用,還沒有普及民間。
開始進入工業時代的台灣,很多人作息時間逐漸改變,社會鼓勵女性在結婚前、後都進入工廠上班,在夫妻兩人都需要上班的情況下,逐漸發展出「外食早餐」的飲食文化。
所謂的外食早餐,就是原本只做中午點心的攤販,因應早上客人的需求而提早營業,生意好的店家時常在中午前食物就已售罄,自然演變成「早餐店」,例如肉粥、米苔目、魚湯等小吃,都是由點心變成早餐的例子。而台北市有名的阜杭豆漿於1958年創立,正是外食早餐文化興起的代表之一。
1949年大批的外省移民者隨著國民黨政府來台,部分找不到家計的人便在街頭開了豆漿店或擺起小攤位。到了1955年新北市永和區的豆漿大王在中正橋永和端橋下創立,當時的中正橋正進行多次修建工程,工人們上工前會先吃豆漿當早餐,完工後的工人大肆分享這與眾不同的早餐滋味,使得豆漿店開始流行。
燒餅油條豆漿店至今仍是台灣人熱愛的傳統早餐。
「台灣常見的美而美西式早餐店,起初是由一位原任職於南亞塑膠的林坤炎先生,開著一台小貨車賣起三明治當早餐,進而發展起來的。」美食作家鄧士瑋如此表示,在當年早餐還只有米飯、燒餅、豆漿的年代,林先生賣的西式早餐便宜又新奇,因此大受歡迎,後來在台北市八德路上設店,名稱就叫做「美而美」。
「美而美」早餐店在1979年後於台灣各地陸續開張。
現代人工作日趨繁忙,生活習慣漸漸改變,許多人會在休假日時睡到自然醒,這些晚起的現代人,起床後的第一餐介於早餐和午餐之間,所以就有了「早午餐」這樣飲食習慣的出現。
一開始早午餐多為咖啡店、美式餐廳供應,如台北老牌早午餐店「樂子the Dinner」於2006年成立第1家店,以炒蛋、培根、馬鈴薯等高熱量美式餐點為主。但由於早午餐日漸普及,坊間一般的早餐店也延長了營業時間,常常到下午才結束一天的營業,以供應現代人的需求。
早午餐成為現代人正餐的選擇之一。
隨著各國料理進入台灣,其他國家的早餐也漸漸到台灣開設分店,如早些年的新加坡早餐,到美式Sarabeth’s、韓式早餐Isaac Toast & Coffee及結合東西洋的日本KOMEDA's COFFEE各種餐廳來台展店,甚至連港茶也搶進早餐商機,都代表著大家的早餐選擇愈來愈豐富!
台灣的美而美早餐店已經演變成獨特的早餐文化,最老牌的美而美不外乎為「巨林美而美」與「瑞麟美而美」兩家品牌,根據調查,在1992年時,僅「巨林美而美」體系就已超過1,100家!美而美被模仿、加盟、自立門戶後,已深入台灣人的生活當中,無論店名是否冠上「美而美」3個字,都被廣泛的認定為「台式漢堡早餐店」。
這一類型的「台式漢堡早餐店」,餐點不僅有漢堡、三明治,還會因應各地飲食喜好而有不同,像是高雄多了鍋燒意麵的選項,屏東潮州則有泡麵加蛋等。下次到各鄉鎮遊玩,不妨到「美而美」早餐店走一趟,就能更加瞭解、貼近當地的飲食特色!
從北到南都有的美而美,各地區都有限定菜單,非常特別!例如台東地區甚至有賣原住民傳統粽子呢~
—
延伸閱讀:
►南甜北鹹?7種台灣經典美食,南北口味大不同!
►春捲、潤餅不一樣?清明節到底要吃哪一種?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
分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