麵團食材可分成乾性與濕性,前者是指粉類、鹽、糖,後者則包括水、鮮奶、雞蛋、沙拉油等。所有食材攪拌之前,建議先將乾性材料與濕性材料分開混合均勻,再放入攪拌機中攪拌。
如果使用的是即發乾燥酵母,必須先倒入濕性材料中拌勻,再加入其他乾性材料中。因為每種食材的特性不同,像奶粉的吸水性比麵粉強,蛋白比蛋黃較濃稠,先分開拌勻再攪拌,可以有效避免材料結塊。
麵團攪拌過程可分成三個階段:
一開始要先攪拌到「拾起階段」。在鋼盆中放入所有材料後,以低速進行攪拌(此時不可以使用中速,以免鋼盆摩擦生熱、導致麵團迅速升溫,影響到麵團發酵)。等攪拌至粉狀感消失、逐漸成團,麵團表面看起來粗糙、呈現一顆一顆的模樣後,即是到達「拾起階段」。
這時候可以先暫停攪拌,使用軟式刮板整理一下鋼盆周圍的麵團,減少烘焙損耗。
拾起階段的麵團,是粉狀感消失、成團中的狀態。
接下來,改用中速攪拌麵團至「擴展階段」。到達這個階段時,麵團因為產生了筋性,看起來帶有彈性和光澤感,而且在攪拌的時候,會攀在勾狀攪拌器上面,被反覆甩打但不會掉下去。用耳朵仔細聽,可以聽到麵團和攪拌盆撞擊的啪啪聲響,還有麵團內氣泡被擠壓破掉的啵啵聲。
此時取一小塊麵團出來,找到光滑面後攤開,用手指腹將麵團往左右邊轉邊拉出薄膜。如果已經可以拉出略有粗糙感的薄膜,薄膜上的空洞邊緣呈現鋸齒狀,即進入「擴展階段」。
當麵團攪拌到擴展階段時,已完全成團、不黏攪拌盆,且表面呈現光澤感。
等麵團到達「擴展階段」後,就可以加入奶油,繼續以中速攪拌至「完成階段」。此時的麵團因為充分混合油脂,看起來更加光滑,拉出來的薄膜也非常透光,裂開的洞孔邊緣平滑、沒有鋸齒狀。俗稱的「三光階段(手光、盆光、麵團光)」,便是指「完成階段」。最後轉低速收尾,幫助麵團修復一下後,即完成攪拌程序。
奶油如果太早加入,油脂不但會降低酵母的活性,還會抑制筋性的形成,導致攪拌時間變長,麵團溫度升高而難以發酵。
加入奶油攪拌均勻後,麵團看起來會更加光滑。
2公斤以內的麵團攪拌過程大約是10-15分鐘,但根據麵包的種類以及麵團量多寡、材料差異,各階段所需的時間不一。
以歐式麵包來說,有時僅需要攪拌到擴展階段即可。此外,也要配合麵團的溫度調整,有時為了避免麵團升溫,全程需以低速攪拌。如果夏天過熱,也需要適度加入冰塊降溫。一般來說,甜麵團最後攪拌完成時,中心溫度約落在26-30度;歐式麵包則依種類而異,常見的法國麵包通常溫度落在21-24度。
有些含水性高的麵包,例如法國洛代夫麵包、英式馬芬等,在攪拌過程中會有一個「後加水」的動作,也就是分次加水。以洛代夫來說,因為含水量高達90%,粉、水的比例幾乎是一比一,如果一次混合攪拌,型態會有如爛泥,所以需要先將70%的水跟其他材料拌勻成團,攪拌至出現筋性且光滑的擴展階段後,再將剩餘的水慢慢分次加完。
攪拌的過程看似容易,卻是相當重要的步驟。如果一開始沒有做好,之後的發酵、整型、烘焙等步驟都會受到影響。請務必仔細觀察麵團的攪拌過程,並攪拌到適合發酵的狀態。
擴展階段:麵團拉出的薄膜表面仍顯得稍微粗糙,延展性不足。完成階段:麵團表面光滑,可拉出透光、孔洞無鋸齒狀的薄膜。
─
延伸閱讀:
▶麵包食譜比例怎麼來?搞懂後可以自由變化!
▶讓做麵包更順手!這些基本工具不可少
▶在家烤麵包老是失敗?你可能犯了這些錯誤…
金牌團隊不藏私的世界麵包全工法:50款「歐✕美✕日✕台」的經典麵包,從基礎做法到應用調理,一次學會! /台灣廣廈
✔50道手作美食365種變化,簡單步驟做菜好輕鬆
✔300張步驟詳解,獨家撇步不藏私,新手作菜也不NG!
✔主菜、湯品、小菜、鍋物、輕食、甜點一次學會!
✔好菜美味吃也要健康做!素食朋友也可以安心使用
✔精選50款世界經典麵包,學會各國代表性的烘焙工法!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
分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