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芋頭不只一種,口感大不同!挑選時要注意…
芋頭這款平民食材,幾乎可說是人見人愛的美味,現在就來了解芋頭的相關知識吧!
認識芋頭
芋頭是老少咸宜的美味食材,含有豐富的澱粉質、蛋白質和高纖維質等,具有飽足感、營養價值高,可做為主食及入菜搭配食用。但因含有草酸鈣成分,有過敏體質者吃了易有發癢等過敏反應,芋頭也不宜生吃,未煮熟可能引起喉嚨刺癢,故需煮熟食用。
芋頭從種植到採收,需花7~8個月的生長期,我們一般常吃的芋頭,是指地下生長的球莖部位,不過芋頭的葉子、葉柄和芋莖(台語稱為「芋橫」)都可食用,但食用芋莖多是在生長約3~4個月即採收,若等球莖長大,則芋莖的纖維也會變得粗老。
採收芋頭時會整株挖起。再將芋莖部分劃開。
芋頭從種植到採收都需人工完成,是取採收芋頭時多餘的小芋頭,將其莖頭的部分往下埋入土中;但也有些地區會留一小段芋莖,直接插入土中栽種。
切開芋莖、芋葉後即是常見的芋頭,不過上、下口感較差,一般多會再削頭去尾才料理食用。
芋頭還分成水芋、山芋?料理方式也不同!
芋頭依種植方式分水田與旱田:水田種植的俗稱水芋,旱田種植則稱為旱芋或山芋。水芋適合種植在水源充足的地方,因生長較快,植株較為密集,故產量高,但下水田工作較為辛苦;相對的,旱田的田間工作較便利,種植密度較疏,生長也較慢,故產量較少。
水田種植方式是在生長時期在田裡灌水,待結球莖時才排水,種植方式與水稻相似。旱田種植的芋頭田不會灌水,一般多種在水源較不充足的山區。
水芋、旱芋口感差異在於...
水芋偏硬、紮實,下鍋煮不會馬上散掉;旱芋則質地較鬆,一煮很容易就化開。旱田芋頭含水少、較鬆軟,適合做糕點用;水田芋頭含水多,吃來較紮實,適合用來做甜品,如煮芋頭湯等。
台灣常見的芋頭品種有...
芋頭生長時,主要的大球莖旁還會結小球莖,通常稱為母芋和子芋,有些品種適合吃母芋,如檳榔心芋及其改良的相關品種,也是我們常吃到的芋頭,質地較鬆綿。而子芋類的芋頭植株較小,其母芋本身不好吃,久煮不爛,子芋吃來則帶有黏性,不耐淹水,多種在排水性佳的山區,故又被稱為小山芋、芋仔子、抱子芋等。
檳榔心芋(母芋)小山芋(子芋)
芋頭到底是白色還是紫色?
芋頭依品種的不同,顏色也會有所差異。一般多種植於蘭嶼的紅梗芋即為白肉,與檳榔心芋同為芋屬;另有一種千年芋屬的南洋芋也是白肉,都可食用。
圖左的檳榔心芋帶有紫色花紋,而圖右則呈白色。
選購芋頭有技巧
一年四季都買得到的芋頭,冬天比較好吃?
台灣主要的芋頭產地有苗栗公館、台中大甲、台中大安、嘉義、高雄甲仙、屏東高樹、花蓮吉安及山區部落,離島蘭嶼、金門也都有種植,其中又以苗栗公館、台中大甲和屏東高樹為最大產地。
主要產期也略有差異,12月~6月多產於屏東、高雄;7月嘉義,8月~12月為中部大甲一帶,所以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芋頭。
因為結球莖時會受雨水影響口感,冬天生產的芋頭長得慢,且少雨,吃來較綿密;而夏季芋頭,因結球時正逢多雨季節,芋頭遇到水,口感就會變差。
芋頭的挑選訣竅
先看芋頭切面的顏色,如圖,左邊顏色較乳白,比較新鮮、澱粉質也較高,右邊顏色暗紫,口感相對較差。
可用指甲稍微刮一下果肉,刮起來粉質多的口感佳,若刮起來水水的,則吃起來較硬脆,風味也較不佳。
芋頭的保存技巧
剛採收的芋頭,在室溫下最多放1個星期,冰箱冷藏約可放2個星期。若要久放,建議削皮切塊後,置於冷凍庫中,如此一來便可存放2~3個月之久。
芋頭因含有草酸鈣成分,遇到水容易造成皮膚麻刺感、手癢,劉玉鳳建議處理芋頭時先不要清洗,並保持手部乾燥,待削完皮後再清洗芋頭,即可避免發癢。若還是覺得手癢或黏黏的,用點鹽洗手即可。
–
延伸閱讀:
►不會再崩潰了!削完芋頭不咬手、不發癢,這幾招最有用!
►黃地瓜、紅地瓜、紫地瓜哪裡不一樣?常見品種一次認識!
►推薦食譜:芋頭料理都在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