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雞、酒糟雞、藥草雞等,大多是因使用飼料的不同而隨業者取名,大致來說,口感差異並不大,其中最常見的玉米雞多為客家人喜愛的飼養方式,主要會在飼料中添加玉米粉,使雞皮呈黃色(一般雞多為白皮),所以到客家庄吃白斬雞,雞皮帶黃色即是如此。
» 延伸閱讀:燙全雞不破皮秘笈大公開!這樣做讓白斬雞鮮嫩多汁
雞飼料。玉米雞的雞皮帶黃色。
至於閹雞又叫太監雞,任何品種的公雞都可除睪丸閹割做閹雞,使雞肉纖維隨著養殖週期的增加不會老化,而是增加脂肪保有柔嫩口感。
» 延伸閱讀:【圖解】仿土雞?放山雞?常吃雞肉品種有哪些?
經閹割後的公雞,雞冠較小。
市售的雞在屠宰場宰殺後多已脫毛,更多是切塊販售,在烹煮前挑選大不易。若是全雞,建議可從腳脛的顏色略做區分,白肉雞多為淡黃色、紅羽肉雞為鉛色、黑羽肉雞為黑色,但也會因公、母略有差異。
除了可從體型、重量區分,除毛後的雞眼睛周邊多還有殘毛,可由毛色做區分,至於放山雞與雞舍飼養的雞,可從有無剪嘴(剪喙)做區分,放山雞有時晚上睡樹上,也會打架、搭架子,故不會剪嘴;而舍養的雞如紅羽肉雞,為免打架受傷而影響價格,小雞時即會剪嘴修去尖喙處。
紅羽肉雞因小雞時有剪嘴,嘴喙較不會太尖銳。
無鱗雞為基因突變,使得外表沒有羽毛,看起來就像毛被拔光,無鱗雞在野外不易存活,目前也還不到商業養殖的地步。
資料提供:
唐龍勝/高雄市家禽品生產合作社顧問、享樂雞負責人
謝豪晃/屏東科技大學動物科學與畜產系副教授
–
延伸閱讀:
►仿土雞?放山雞?常吃的雞肉你知道是什麼品種嗎?
►【圖解】一次認識雞肉各部位!
►料理新手入門:衛生又好吃的雞肉怎麼挑?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