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約每年三月下旬開始,一直到五月上旬左右,是青梅的產期。產期前半段,也就是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這段期間,主要採收五、六分熟的青梅,四月下旬以後則以表皮帶黃的八、九分熟青梅為主力,也稱黃熟梅。
青梅是冬天梅花盛開後所結的果實嗎?
一朵梅花會結一顆梅果,梅樹分為觀賞梅和食用梅,分辨兩者最簡單的方法是辨別「花色」,一般來說,粉紅色的花為觀賞梅,白色梅花則會結成可食用的梅果(如下圖)。另外,我們一般所吃到的蜜餞也是食用的梅的果實,之所以有多種口味,是調味料和做法不同所產生的變化。
南投縣信義鄉和高雄那瑪夏區為全台青梅兩大主要產地,其中信義鄉青梅年產量達800萬公斤,種植面積為800公頃。其他包括台中和平、南投水里、台南楠西、高雄六龜、台東海端等地,都是青梅產區。
五、六分熟的青梅顏色翠綠,生吃的口感苦澀,適合用來製作脆梅、烏梅,以及熬製多天、呈黑色濃縮狀態的梅精。這個時候的青梅若要拿來入菜或做各種變化,需要經過「殺青」,也就是用粗鹽浸泡、搓揉,破壞青梅表皮,去除苦澀並讓味道容易滲透進去。
清明過後,青梅逐漸轉為八、九分熟,顏色帶黃且散發梅果香氣,口感較為柔軟,常用來做Q梅或紫蘇梅,以及梅酒、梅醋、梅醬等。也可自行將五、六分熟的青梅放置密閉容器中催熟,待其顏色由青轉黃並發出香氣即可。
食物的酸鹼並非以口感論斷,而是由食物經過身體代謝後最終的產物決定。和多數蔬果類一樣,青梅屬於鹼性食物,可平衡人體的酸鹼值,也可以中和胃酸,能舒緩想吐的感覺,但無法改善暈車或懷孕害喜。
另外,青梅含有鈣、鎂、鉀、鐵等礦物質及有機酸,其中有機酸有幫助代謝的作用,這也是為什麼一般常說吃梅子有助消化的原因。不過營養師也提醒,由於梅子醃漬加工勢必要用一定量的糖或鹽使其發酵,因此熱量及鈉含量高,不宜攝取過多。
市面上的梅子分法,是以果實S、M、L的尺寸為主,L為佳;若在市場上選梅,基本上還是以果實大小、色澤翠綠、表面無傷等為選梅基準。
梅子上有一滴透明膠狀,是果蠅叮咬並下蛋的結果。
梅子表面有刮痕、損傷,都要挑出。
梅子保存的方式也會依熟度而有不同,六、七分熟的青梅,適合做脆梅及醃梅,保存方式可用塑膠袋封好後直接放入冰箱冷藏,如此一來可延長梅子的脆度。
若是八、九分的梅子,則建議封好後直接放在陰涼處來催熟,這是因為全熟的梅子會直接落地,因此一般梅農們都在八、九分熟時便採集完成,若想要以熟梅製成果醬或入菜,都是採用放在陰涼處催熟的梅子。
六、七分熟的青梅,冷藏保脆度。八、九分熟的青梅,陰涼處催熟。
延伸閱讀:
►二月吃韭菜:青韭、韭黃及韭菜花其實不一樣?
►國民美食:地瓜挑選看體型外,還有哪些小撇步?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