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感媲美鮑魚?這些蝸牛都能做成美味料理!(影音)
什麼!蝸牛也能吃?
歐洲人愛吃蝸牛,尤其在法國,蝸牛更是精緻法式料理的重要食材,在當地稱之為「田螺」。吃蝸牛的習慣相傳是起源於羅馬帝國時代,當時軍隊行軍打仗,需要大量營養以補充體力,而蝸牛肉的蛋白質含量幾乎與牛肉相當,脂肪含量卻僅為牛肉的1/7,因此成為最佳營養補充品。當時的士兵會隨身帶個小竹簍,裡面養殖蝸牛,需要時便烤煮以食用,而餘下的蝸牛蛋孵化後繼續長成「食材」,如此周而復始,提供士兵營養需求。
小蝸牛大學問
蝸牛外型最明顯的是頭部兩對觸鬚,較長的一對是眼睛及感應神經,因蝸牛是大近視,視力距離僅約二十公分,需要感應神經來協助接收周遭環境的細微變化,以及溫、濕度、風向等;短的一對觸鬚是鼻子,用來分辨食物及同伴等。有趣的是,蝸牛的生殖器位於頸部,無論是交配或產卵都從頸部的一個小洞進行。
認識常見的肉蝸牛品種
法國勃艮第蝸牛
非洲大蝸牛
白玉蝸牛
白玉蝸牛是由一般我們所看到的非洲大蝸牛白子化(變種)而來,少了黑色素的白玉蝸牛除了體色不同,肉質也產生變化,不僅更柔軟Q彈,且少了黑蝸牛會有的體味,經過適度烹調,口感絲毫不輸鮑魚呢!
野外撿到的野生蝸牛可食用嗎?
蝸牛是雜食性動物,養殖的蝸牛平常會以泥土、瓜果皮及各種菜葉做為食糧,但是野生蝸牛吃的食物很複雜,很可能吃進一些寄生蟲,因此不建議直接取來烹調食用。
養殖的蝸牛烹調前都會先禁食48小時,並不時澆水,讓牠排出所有殘餘食物,接著切除其消化系統,並以高溫烤製或烹煮至熟透才可食用。
相關影片·認識白玉蝸牛
⇒ 看更多精選影音 ⇐
–
大家都想做這道
+ more加入「食譜自由配」粉絲團